早上七點到飯店一樓吃早餐,
還遇到了宋逸民、陳維齡夫妻,二個人都穿著黑色衣服,超有明星氣質的。
即便老婆是素顏,但是還是很漂亮,皮膚也超好的。

剛好我們坐在烤麵包機的後方,
宋逸民在等麵包的同時,被我們認出來,還不能離開,因為要等麵包好....
趁這個空檔,Daisy使出她哈拉的功力,直說:你比電視上帥!
宋逸民很害羞的微笑說謝謝。
Daisy又說:你也來住這間呀?你來拍戲的嗎?
宋逸民又微笑點點頭說是。
然後終於麵包烤好了~~~~宋逸民離開前還跟我們微笑說掰掰。

我跟Daisy說,妳這樣好像跟他很熟捏。哈哈......




今天的行程只有一站:台東鸞山森林博物館。
大家先在此集合,戴迷彩帽子的是阿力曼老師,解說中穿插著原住民式的笑話,很有趣~

坐落於都蘭山麓的延平鄉鸞山部落,布農族人稱之為「 Sazasa」,意指「肥沃的土地」。
在阿力曼老師的奔走下創立「都蘭山森林文化博物館」。

台東的都蘭山,保留著一片珍貴的楠榕巨木群,是台灣僅見的中低海拔原始林這美麗的地方。
原本是被大財團看重要蓋靈骨塔的,而阿力曼先生覺得美麗的原始森林為什麼就要這樣被破壞,
因此自己主動向銀行借貸,把自己祖先歷代生活的地方買下來,打造森林文化博物館,
讓別人有機會體驗傳統布農族部落的生活方式,也讓族人有工作,

阿力曼開玩笑說,不要笑我們矮,身高超過165的人在布農族算是「殘障」,
因為在山上抓山豬,長手長腳的怎麼去追捕滿山亂竄低矮的獵物呢?




廷廷爸爸穿上原住民服飾,腰間還佩上一把刀。




著裝完畢,真的有勇士的Fu 耶~~~


接著在族人的帶領下,有興趣來此的人,可要先跟阿力曼老師預約,
除了是尊重這片山林之外,一般訪客來此也比較不會迷路。

從遠處眺望都蘭山,形貌恰似臥佛或美人睡姿,故又有「臥佛山」、「美人觀音山」之稱。
都蘭山對台東的原住民,具有非常神聖的意義。
在都蘭山區,曾發現大面積的麒麟文化,所遺留下來的石具與岩棺,被列為三級古蹟,是為「都蘭遺址」。
傳說中,都蘭山是卑南族南王的聖山,是祖先最早登陸與居住的地方,
卑南文化的居民,有近兩千多具的墓葬方向,均朝向都蘭山,是卑南族原住民心中的聖山。




因為我們人數眾多,分成二批人,錯開行程。
這位是今天帶領我們的穿山甲老師,另一組由胡帥老師帶領。

這裡還能俯瞰花東縱谷與卑南溪的聚落,其中的龍田村崑慈堂是慈濟證嚴法師早期清修地。




左邊是2009年莫拉克颱風八八風災受創後所留下的河道,看起來還是怵目驚心。






進入到布農族的茅草屋。


       每人拿到一隻竹叉。



山豬肉ㄟ~~
還有小米酒可以品嚐。




大家圍成一圈在烤著肉,山豬肉烤起來真的很好吃!!!




遵遁原住民傳統對大自然的一貫的謙卑態度,
在進入山林之前,穿山甲大哥帶著我們大家跟山神報備,
舉杯倒滿小米酒告知山神、祖靈,請保佑我們一切順利平安。




穿山甲老師再三叮嚀著大家要注意這種有剌剌的咬人狗。




葉背的纖毛會分泌讓皮膚紅腫的物質,若不小心觸摸,
可以搗碎姑婆芋的塊莖塗抹在皮膚上,即可減輕症狀。




這是姑婆芋,可不要故意去折它,因為它屬於強鹼,本身也有毒性。
姑婆芋長得很像芋頭,因此被誤食的機率很大,塊莖、花序及汁液皆含有劇毒。

姑婆芋跟台灣文化也很有關連,以前的人不易取得紙張,生活又儉樸,什麼東西都取自於自然,
所以去市場買魚買肉的時候,用的通通是姑婆芋的葉子。




台東鸞山森林博物館,沒有大門,沒有圍牆,沒有路標,沒有解說牌,整座森林就是一座天然博物館。
我們開始進入過去獵人謀生的小徑,和山豬、山羊覓食的路線。




所有的遊客,要用一顆尊敬、謙卑的心,走進森林去聆聽,去攀爬、拉藤,去感受大自然的一切。




這裡完全沒有木棧或石階,訪客得手腳並用,實際接觸大地,在盤根錯節的榕樹枝幹間行進。




一線天....
團員們都一一通過,看來大家的身材都很標準。




往回看,這就是我們剛剛通過的一線天。




來到爬樹的考驗,叮嚀大家僅遵守「一點動三點不動原則」。




經理的小外孫自告奮勇爬第一個,是個小勇士唷!




胡帥老師,是個陽光小帥哥,帶領著另一批的人馬,
進度卻已經趕上我們了,在爬樹這裡二隊人馬會合。




胡帥老師說這邊也可以爬,但是完全沒有繩子可以攀爬,所以只有一名勇士上前挑戰。




爬上頂端,這名勇士是Lily的兒子。




經理夫人也上前挑戰唷!




手腳並用的攀著錯綜複雜的大樹氣根前進。
高度蠻高的,大約有二、三層樓高,這張圖上就有五個人在攀爬。




入山前,穿山甲老師說,在裡面繞一圈就出來了,很快的啦。
但等到我們走出博物館時,已經是一個小時後啦.....
穿山甲老師,你說的「很快」,應該是以你的腳程來計算的吧?呵呵...




阿力曼老師的家人準備了一道道原住民風味餐。




在茅屋外頭也有一桌的菜,還可以遠眺美景。






大家運動完後,都很想趕快品嚐這桌美味佳肴。
PS:因為堅持原住民的作菜風味,所以對吃素的人可能較為不便,可自行準備糧食。
也不提供碗筷,請記得自備環保碗筷哦!亦可用現場的月桃葉當碗盛飯、菜。

阿力曼老師希望由小孩們先挾菜給自己的長輩吃。
這是布農族的規矩,敬老尊賢,子女盛飯給雙親、晚輩盛飯給長輩。




炸青菜。




烤地瓜。




因為完全沒有電力,所以是用傳統爐灶煮炊出來的白飯,很好吃唷!
火候的掌握更是不簡單。




小米的寶貝女兒,廷廷。




終於有機會近距離看到廷廷爸爸腰間上的刀。




每一個來到此的訪客,都會在這裡種下一棵樹,
所以用完餐後,胡帥老師帶我們去種樹。




經理的三個小孫子拿著鋤頭奮力地挖著洞,
我們今天種下的是「七里香」。




種完樹後,每個人撿起地上的十片枯葉,灑在新種下的樹旁邊,算是一種祈禱儀式。




接著帶領大家圍成一個圈圈,要儘量縮到最小最小。




胡帥在我們的圈圈裡帶領著大家唱布農族的八部合音。
剛好昨天在布農部落有聽到,大夥馬上現學現賣了.......




每一個人先比出大拇指,然後手掌心要握住右手邊人的大姆指。




最後,大家席地而坐,上前去發表今天來到博物館的感想。






接著回到茅屋,大家要準備開始搗麻糬。




胡帥老師先來示範。




搗麻糬是一種深具原住民鄉土風味的活動,
搗麻糬時間主要是在重大節慶,如;結婚、新居落成、滿月、成年禮進階、豐年祭等活動,
就是同心協力杵臼搗麻糬,分享美食與喜悅,




Miki vs 陳桑夫妻檔。




小朋友看到目不轉睛了!

麻糬已經漸漸成型,越來越黏稠,也越來越難搗,
後來我也有下場搗麻糬,我光是那木棒就拿不穩,更別說要出力「搗」這個動作了!

Emma 還在一旁笑我不要作秀,結果她上場時,也是搗幾下就喊要換下一個上場。
呵呵.....我們還是適合出嘴就好,出力這活實在使不上勁。




小朋友在一旁用刮勺刮下剩餘的麻糬。






大家要開動了~~~~~~~~~~




大家辛苦的成果,特別好吃!!!!!!!!!!!




鸞山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辦理「森林文化種子營隊」體驗活動,
這是在營地上的森林教室,依照傳統布農族家屋的格局和技術所建築,
報名參加的學員必須用身體來體驗森林的種種操作訓練,
晚上則是睡在這完全沒有電力的山林中,有興趣的人可以來參與這特別的體驗。



這二天的旅行,是以往來台東所完全沒有的感受,
這樣親近大自然真的很不錯~~ 有機會還是想再來一次~~~~~~~



最後來欣賞一段原住民式的加油歡呼。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uRu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